辅助生殖技术全面纳入医保报销 生育梦近在咫尺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5年7月30日(星期三)下午2时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郭燕红和财政部、国家医保局、全国总工会有关负责人介绍育儿补贴制度及生育支持措施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不分区域、一孩也纳入补贴对象
育儿补贴制度是一项全新的公共政策,涉及千家万户。根据《实施方案》,育儿补贴制度从2025年1月1日起实施,补贴对象为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的3周岁以下婴幼儿,至其年满3周岁。
育儿补贴按年发放,补贴标准为每孩每年3600元。育儿补贴申领人是婴幼儿的父母一方或其他监护人,主要通过育儿补贴信息管理系统线上申请,也可以线下申请。
育儿补贴发放渠道为申领人或婴幼儿的银行卡或其他金融账户。
对按照育儿补贴制度规定发放的育儿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在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特困人员等救助对象认定时,育儿补贴不计入家庭或个人收入。
各地将在8月下旬陆续开放育儿补贴申领
国家卫生健康委正在会同相关部门出台育儿补贴制度管理规范、资金管理办法等文件。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国家和各地已经完成了育儿补贴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正在进行全流程测试。各地组织配备工作力量,对基层工作人员开展业务培训。按照工作计划,各地将在8月下旬陆续开放育儿补贴申领。
在支付宝、微信等第三方平台也设有育儿补贴申领入口
申领育儿补贴主要通过全国统一的育儿补贴信息管理系统线上申领。国家卫健也依托各地省级的政务服务平台开通了育儿补贴申领的专区,同时在支付宝和微信等第三方服务平台也设置了育儿补贴申领入口,实现育儿补贴申领不出门、随时领、轻松办。国家卫健委也保留了线下的办理渠道和人工服务。
育儿补贴制度是我国生育支持体系从 “限制” 转向 “激励” 的关键转折,其影响已超越经济层面,成为重构社会价值导向的重要抓手。短期看,政策通过直接减负和信号传递,有望推动生育率小幅回升。但是长期来看,国家应降低生育养育成本:落实住房补贴、托育免费、教育资源均等化,让 “生得起” 不再依赖家庭经济实力。
全面将辅助生殖技术纳入报销
育儿补贴制度是一项全新的公共政策,涉及千家万户。与此同时,国家医疗保障局待遇保障司副司长刘娟介绍,全国31个省(区、市)及新疆兵团全面将辅助生殖技术纳入报销,2024年已有超100万人次享受待遇,助力万千家庭圆了“生育梦”。部分省份将分娩镇痛纳入报销,为孕产妇减负又减痛。同时,加快新生儿护理、“亲情陪产”等价格项目立项,促进儿科产科优化服务,更好满足群众对生育服务的多元化需求。
辅助生殖技术全面纳入医保报销,标志着行业从“可选消费”转向“普惠刚需”。2024年超100万人次享受待遇,直接印证需求释放加速。结合近期推出的育儿补贴(8月下旬开放申领)、学前教育免费等政策,生育支持体系持续完善,有望刺激生育率的提升,辅助生殖行业增长逻辑明确。
辅助生殖纳入医保不仅是医疗保障的进步,更是一场涉及医疗、经济、社会的系统性改革。相信在育儿补贴制度与将辅助生殖纳入医保共同的刺激下,以及国家各种利好政策的影响下,我国的生育率也会随之逐渐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