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环境下,越来越多的夫妻在备孕过程中遭遇“好孕”迟迟不来的困境。当生育计划受阻,人们往往将关注点放在女性身上,却忽视了男性在生育过程中的关键作用。事实上,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不孕不育问题中,男性因素约占40%至50%。其中,“少精子症”是导致男性不育的常见原因之一。那么,一旦被诊断为少精子症该怎么办?男性在生育前是否有必要进行系统检查?本文将为您一一解答。

什么是少精子症?

少精子症(Oligospermia)是指精液中的精子数量低于正常生育标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人类精液检查与处理实验室手册》(第6版),正常精液中每毫升精子数量应不少于1500万,一次射精的总精子数不低于3900万。若精子密度低于此标准,则被定义为少精子症。根据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少精子症。

少精子症并不等同于“不能生育”,但会显著降低自然受孕的概率。许多患者仍可通过科学干预实现生育目标。

少精子症的常见原因

导致少精子症的因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 生理与遗传因素:如先天性睾丸发育不良、染色体异常(如克氏综合征)、隐睾症等。
  2. 疾病与感染:前列腺炎、精囊炎、附睾炎等生殖系统感染,可能影响精子生成或输送。
  3. 内分泌失调: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异常,导致睾酮等激素分泌不足。
  4. 环境与生活方式:长期暴露于高温环境(如久坐、泡温泉)、接触有毒化学物质、吸烟酗酒、熬夜、肥胖、精神压力过大等,均可能抑制精子生成。
  5. 药物与手术史:某些化疗药物、激素类药物,或曾接受过腹股沟疝修补、精索静脉曲张手术等,也可能影响精子质量。

得了少精子症怎么办?

一旦确诊为少精子症,不必过度焦虑,应积极寻求专业医疗帮助,采取科学应对措施:

  1. 明确病因,对症治疗
    首先应进行全面检查,包括精液常规、性激素六项、阴囊彩超(排查精索静脉曲张)、染色体及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等,明确病因。例如,若由精索静脉曲张引起,可通过手术改善;若为感染所致,则需抗炎治疗。

  2. 调整生活方式
    改善生活习惯是提升精子质量的基础。建议戒烟限酒、规律作息、适度运动、控制体重,并避免久坐、穿紧身裤、频繁泡澡等行为。饮食上可多摄入富含锌、硒、维生素E和叶酸的食物,如坚果、海鲜、绿叶蔬菜等。

  3. 药物辅助治疗
    在医生指导下,可使用促性腺激素、抗氧化剂(如辅酶Q10)、左卡尼汀等药物,以促进精子生成和提高活力。

  4. 辅助生殖技术(ART)
    对于重度少精子症或自然受孕困难者,可考虑人工授精(IUI)或试管婴儿(IVF/ICSI)。特别是单精子卵胞浆内注射(ICSI)技术,即使精子数量极少,也能实现受精,为许多家庭带来希望。

男性生育前检查有必要吗?

非常有必要!

许多男性在备孕前从未进行过任何生育力评估,往往在妻子长时间未孕后才被动检查,此时可能已错过最佳干预时机。生育前的男性检查不仅能及早发现问题,还能为夫妻双方制定科学的备孕计划提供依据。

常规的男性生育力检查包括:

  • 精液常规分析(评估精子数量、活力、形态)
  • 生殖系统超声
  • 性激素水平检测
  • 传染病筛查(如乙肝、梅毒、HIV等)

这些检查无创、便捷,且成本相对较低。通过早期筛查,可及时发现少精子症、弱精子症、畸形精子症等问题,并在专业指导下进行调理或治疗,大大提高自然受孕成功率,减少不必要的心理和经济负担。

结语

生育是夫妻双方共同的责任。面对少精子症,男性不应羞于启齿或消极对待。及早检查、科学诊断、规范治疗,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同时,社会应加强对男性生育健康的科普宣传,打破“生育只是女性责任”的刻板印象。每一位准备成为父亲的男性,都值得在生育前为自己做一次全面的健康“体检”。这不仅是对下一代负责,更是对家庭幸福的有力保障。

健康生育,从男性主动检查开始。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嘉运国际用心守护每一个孕育梦想。